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2篇
  免费   497篇
  国内免费   839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73篇
地球物理   256篇
地质学   1883篇
海洋学   34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32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本文分析了当地前期气象要素——温度的演变特点与汛期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回归方程,并由此作出降水量的长期预报,从预报误差和试报结果看,效果是好的。  相似文献   
22.
潮汐沉积率与沉积间断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在浙北奥陶系文昌组和长江三角洲开敞型淤泥质海岸非潮道潮汐纹层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与国外同类研究相近的沉积率。现代海岸进积速度和潮坪沉积的观察及测试证明,上述沉积率是难以置信的。现代潮坪观测表明,潮汐纹层在形成过程中即包含着改造,所保留的纹层占应形成数的不到10%,其余90%以上被侵蚀。小型层序是风暴和平静天气的产物,为风暴层序,与大小潮周期无关。其地层中保留的数量不到应生成数的10%,其余90%被改造。小型层序被侵蚀,其中的纹层随之消失。致使潮坪层序中保存的纹层数仅为应形成数的0.2%。被改造的纹层和单层留下的仅是侵蚀面,即小间断。在进行潮汐沉积高分辨率的研究时应充分重视沉积间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钙质超微化石及其环境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探讨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对海槽北部槽坡区 ( 2 9°5 8.33′— 31°31 .2 3′N ,1 2 7°39.5 5′— 1 2 8°5 9.61′E) 34个表层样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共发现 35种钙质超微化石 ,其中优势种为Gephyrocapsaoceanica、Emilianiahuxleyi和Florisphaeraprofun da ;G .oceanica、E .huxleyi等的百分含量变化和特征属种U .tenuis的出现 ,表明该区钙质超微化石组合面貌与东海外陆架相似 ,和东海及南海都属于北太平洋中央水团组合。G .oceanica的含量与海水营养盐存在一定的关系 ,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暖水分子U .irregularis、U .sibogae和O .fragilis的较高含量和冷水分子G .caribbeanica和Calcidiscusleptoporus的较低含量 ,进一步反映该区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受到黑潮及对马暖流的影响 ,其中温度、盐度和表层海水结构性质 ,如海水透明度等因素可能为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4.
南海北部主要经济鱼类体长与体重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文中根据1997~1999年和2001~2002年期间在南海北部底拖网调查的43种共33 389尾鱼的体长(叉长、肛长)和体重数据,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各鱼种体长与体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3种鱼分别隶属于4目16科25属,相关系数R^2的范围为0.764~0.993,相关系数R^2值相对较高,其中58%的R^2值超过0.95.幂指数b值范围为2.50~3.44,平均2.90.盒须图分析表明,50%的b值在2.79~3.01范围.经初步分析,43种主要经济鱼类中,有16种为等速生长、22种负的异速生长和5种正的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25.
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研究特点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的研究方法。综述了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生物量在营养盐、光照、季风等理化因子影响下出现的变化特点。该海域生态环境复杂,由富营养的珠江口、沿岸带、北部湾和广阔的陆架及贫营养的开阔海区等不同生态区组成,因此浮游植物群落和生物量有其自身复杂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26.
在南海北部利用地球化学方法作为油气勘探的一种辅助手段。在6个航次中采集了沉积物、底层海水及海面大气样品,测定了近50种化探指标,并采用稳健统计方法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异常圈定。化探结果在油气藏上方发现了清晰的、具不同指标组合的综合化探异常,与邻近空构造形成鲜明的对照。圈闭顶部的块状异常和圈闭周绿的环状、半环状异常是下伏油气藏的良好指示,而剖面上呈锯齿状、平面上呈线状的异常则与断裂带有关。实践表明,建立已知油气藏上方的化探异常模式及解剖已知空构造上方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于指导本区或邻区的化探异常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7.
The microhabitat preferences and depth distribution of blenniid species (Blenniidae) in the Gulf of Trieste (North Adriatic Sea) were surveyed using the all‐occurrence sampling method, a non‐destructive visual census method, aided by SCUBA diving. Fourteen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during the entire survey. Four species showed to be indiscriminate in their microhabitat choice while 10 species were classified as infrequent in the surveyed coastal area.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blenniid assemblage and nine microhabitat variables. The blenniid assemblage was divided in two main groups, by the use of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electivity index, and the depth distribution analysis. The first group comprises species that dwell in surface waters and show a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boulders, the presence of 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cirripeds and empty holes bored by Lithophaga lithophaga. The second group includes species that mostly inhabit deeper waters and show a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rocks covered by precoralligenous bioformations.  相似文献   
28.
29.
南海北部外陆架和上陆坡海底滑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海洋工程地质调查发现,在南海北部外陆架和上陆坡海底,有大片滑坡,其水深范围约在180-650m之间,它们沿着陆架外缘坡折处呈北东-南西方向分布,其具体位置往往与古三角洲前缘的海底陡坎及古海岸线位置密切相关,大量浅层地震,旁侧声纳,底质取样分析和土体力学理论计算表明,本区滑坡主要是由于地形坡度,沉积物特性,土体自身重力,它们是区内海底很不稳定的地带,是一种重要的地灾害因素,在海洋工程地质设计和实施时  相似文献   
30.
P矢量方法在南海夏季环流诊断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基于1998年6~7月南海调查航次的CTD资料,对南海环流采用最近发展的P矢量方法进行诊断计算.计算结果:黑潮向西入侵南海,然后做反气旋弯曲向东北方向流动,最终有通过巴士海峡流出南海的趋势.在南海北部存在一个气旋性环流,这个环流的强度和范围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该环流的冷中心位置随深度增加稍向南移.南海中部、越南以东海域存在一个明显的气旋涡和反气旋涡,尤其在200m及其以上水层均相当稳定,反气旋涡位于越南以东,其中心位置在11°53'N,111°50'E,气旋涡的中心位置在13°17'N,112°55'E,两者的尺度皆约为250km.吕宋岛西侧存在一个反气旋涡.在计算海区南部、巴拉望岛西南海域,100m以上层存在一个反气旋式涡.从各层流场分布均可以显示海流在西部强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